索 引 号: | 012947795/2021-42238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重点工作 / 公告 |
发布机构: | 世界最大赌博网站 | 生成日期: | 2021-03-31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环境质量状况,目标任务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2020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4天,同比增加49天,优良率达83.1%,同比增加13.2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降至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PM2.5浓度均值保持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成为全省率先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之一。全市22个国省考断面和7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水平。全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位列全省第一,获得了省攻坚办的贺信表扬,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二、2020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年度生态环保目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奋力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双胜利”,“十三五”规划和年度主要任务指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1.“长江大保护”全面推进。加快整改长江突出问题,150项“长江岸线非法侵占”整治任务全面完成,23项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全面开展“回头看”。完成对全市2382个排口的分类排查、监测和溯源,推进夹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调整,持续开展水源地隐患排查整治,积极推进龙潭水源地企业温水排口搬迁,全市10个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逐月全部达标。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试点,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2.蓝天保卫战实现突破。滚动实施“臭氧防治30条措施”,紧盯PM2.5和O3污染双减双控,压紧压实35个重点区域“点位长制”。全面完成322个省级重点大气治理项目和125个VOCs重点治理工程,全市133个重点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项目全部落地,完成南钢、梅钢烧结机、锅炉改造任务及80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对936家涉VOCs企业开展专项帮扶,工业废气有效削减。各类工地全面实施“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配套建设“智慧城建”监管平台,持续推进渣土白天运输管理,控尘措施落到实处。全年累计淘汰老旧车4.2万余辆,发放淘汰补贴约6亿元,强化整治投诉集中餐饮企业204家及重点食堂544家,面源污染有力管控。
3.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断面挂包负责制,实现入江支流“断面长”责任制全覆盖。持续巩固金川河、外秦淮河等入江断面水质,加密实施跟踪监测和流域调查监测,积极开展水环境问题第三方巡查,确保各类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全市1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检查核查,园区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宁镇跨界断面水体共治,两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监测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巡查等工作有力开展。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补偿标准提高至省标准的4倍。
4.净土保卫战稳扎稳打。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共详查重点地块1177个,工作量及进度均列全省第一。在全国率先出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管理办法,完成379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加快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完成常丰农化、博世老工厂地块、中船绿洲老厂区治理修复工程,推进毓恒码头等4个地块的治理修复和八幸药业等3个地块的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2020年,我市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治土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5.环境安全有力保障。成立由19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危废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审批、监管、治理等方面的联合会商、执法。深入推进固废危废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将全市2300余家产废单位全部纳入危废动态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的固废危废管理体系。开展全市风险领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市221家重点风险企业环境应急演练基本全覆盖,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6.优化服务强化监管。一方面,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大局做好服务,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守住了抗疫的最后一道防线。实施环评应急服务保障措施,优先保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以及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的需求。出台实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系列措施,制定疫情期间信用豁免清单,充分利用在线监测手段,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持环保执法高压严打态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维护。
7.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10个方面53项重点任务加快落实。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区两级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南京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高标准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和“生态眼”监测感知项目,建成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强化重点断面及水体预警监测,生态环保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三、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支撑,以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前列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回应人民群众的更高期盼,为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决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快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加强跟踪督办,确保顺利完成整改销号。对已整改完成的问题做好“回头看”,并梳理下发新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清单,滚动开展整治攻坚,持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严格落实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去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销号,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深入推进长江湿地修复与物种保护、入江支流治理等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长江南京段“严管示范带”。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研究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探索建立碳排放“双控”制度,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积极推动梅钢、南化等重点片区、企业搬迁转型。推进碳市场建设,形成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有序开展碳交易。
四是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加强PM2.5与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推进工业源污染管控,狠抓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深度治理和VOCs专项治理。加强柴油车源头管理,扩大柴油车限行类型及区域。严控扬尘污染和餐饮油烟污染,持续完善重点管控区域“点位长制”,着力提升重污染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能力。
五是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实施外金川河岸带修复、外秦淮河清淤等一批重点水环境治理工程,巩固断面水质提升成效。加强工业企业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口的整治监管,推进园区雨污管网排查改造。从严保护石臼湖、固城湖等优良湖泊水体,保障城市河湖生态流量,提升城市水系流通环境和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加强跨区域水体的共治联管。
六是稳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制度,对污染地块名录、范围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动态更新。持续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加快建设栖霞燕子矶新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
七是全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紧盯危废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化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小量危废集中收集贮存,开展重点企业“废平衡”试点,大力提升监管水平。深入推进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和“八查八改”工作,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着力提升风险预警、防范与处置能力。
八是大力提升环保现代化水平。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清单,健全涵盖市、区、基层等多层级、全覆盖的生态环保责任制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管理,加快推进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全面提升执法、监测、科研、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